2009年3月28日 星期六

成大建築系教授 林憲德

 

光害防制 綠建築達人 亮不亮 有關係

 

中時 更新日期:2009/03/28 02:57 何榮幸、謝錦芳/專訪

還好,當初他沒有選擇美術系,否則台灣將缺少一位綠建築權威學者。台灣第一本光害問題專書,也不會在兩個月前誕生。環保署更不可能在他的刺激下,準備研礙台灣第一部光害防制法令。

還好,成大建築系教授林憲德一直走在這條路上。因為他的執著,光害問題已出現更多改善的可能性。

過去十年,只要提到「綠建築」這三個字,就會連想到林憲德這個人。他設計的嘉義市二二八紀念館得到內政部優良綠建築獎,他打造的台達電南科廠更榮獲台灣第一座「黃金級」綠建築標章。日本東京大學建築工學博士、四十三年次的他,因而被戲稱為全台灣「最綠的教授」。

最綠的教授 為愛狗發不平之鳴

光害問題並不是新鮮事,但是,很少人了解究竟有多嚴重。林憲德拿出紮實的研究數據,和博士班學生趙又嬋合寫了《都是愛迪生惹的禍─光害》這本備受環保界肯定的專著。令人意外的是,這本書的目的之一,竟是為他的愛狗KURO「伸張正義」。

「四、五年前我注意到美國奧杜邦協會在芝加哥市發起的『熄燈計畫』,許多大樓業主響應關燈,每晚可以拯救一千五百隻鳥的性命,讓我非常感動」,這是林憲德投入光害研究的起點。然而,「KURO每到節慶就會因為火光、鞭炮聲而驚慌不安,KURO的媽媽『黑狗妹』更在一次中秋煙火驚嚇中不知去向,讓我們一家人痛哭不已」。從此,林憲德決心「為所有受光害傷害的無辜動物發出不平之鳴」。

光害會致病 環保署擬推動立法

出書之後,林憲德過去兩個月最欣慰的事情,是在校園講課、應邀演講時「看見聽眾眼中的震撼」。

「政府官員過去對光害可以說是無知,大型會議從來沒有光害這項主題;建築界近年則一窩峰跟著做『城市光廊』,卻不知『城市光廊』產生的散逸光與反射光都是光害來源」。他強調,「暴力式城市照明」不但侵犯隱私,更已導致失眠、焦慮、耳鳴、頭疼、幻聽幻覺甚至致癌,反觀歐洲進步城市都早已拋棄城市大規模亮化觀念。

此外,社會過去存在「亮才安全」等迷思,長期漠視不良路燈、廣告燈海、建築反光玻璃等對健康、生態造成的危害。林憲德在台上賣力解說,也逐漸從台下「恍然大悟」的眼神中看到光害改造運動的希望。

三月中旬,林憲德應邀到環保署簡報光害問題後得知,環保署已計畫委外研究,準備漸進推動台灣第一部光害防制法,他為KURO家族發出的不平之鳴終於獲得官方重視。

暴力式照明 省電燈泡並不省電

其實,政府的反應已經慢半拍了。林憲德近年疾呼問題嚴重性後,部分企業早已受到他的影響而做出具體改善措施。

「統一超商總經理徐重仁去年看到我批評『暴力式照明』的投書後,立刻推動門市騎樓燈管減半、門市內照明度降低等措施」,不僅如此,統一超商更在林憲德指導下,於新門市內增加節能燈具的使用。

去年底,林憲德將宏遠公司的工廠改造為生態工業園區後,進一步向宏遠總經理葉清來強調,應該把園區解說燈箱改為無炫光的向下投光,以免害死昆蟲,葉清來也從善如流調整。

今年初,台達電更在林憲德建議下,關掉公司大樓的霓虹燈。「連負責高雄城市光廊照明設備的雄雞公司,都買了一百本我的書,藉此去說服業主採用減少光害、也更便宜的全罩式燈具。」

至於再三強調「省電燈泡不省電」的林憲德,自己家中則使用真正省電的T5燈管。對他來說,每個人都可以在生活中減少光害、真正節能,就看有沒有決心身體力行而已。

否認撈過界 盼退休後回歸藝術

有人認為林憲德涉足光害問題是「不務正業」,他很不以為然。「綠建築拒絕採用高反射玻璃,就是因為避免光害。光害與建築息息相關,表面上我是撈過界,其實光害問題仍是我的本行。」

儘管推動綠建築成就斐然,現在又儼然成為「光害防制達人」,但林憲德的最大興趣其實是畫畫。他當初與美術系擦身而過,是因為想要在建築系結合藝術與工程,如今自認「階段性任務已經完成」,開始揣想退休後回歸藝術的生命情懷。

「我希望像劉其偉一樣,同樣學理工出身,卻能在五十歲之後追尋自己真正的興趣」,林憲德說,他接下來打算出版最擅長的「風土建築」,並在書中首度搭配自己畫的插畫,以此做為重返藝術之路的起點。

對於所有關心綠建築與光害問題的人來說,還好,他在退休前已經做了這麼多事。

2009年3月18日 星期三

真偉大~ 葉由根神父

喜憨兒之父 葉由根神父辭世

自由 更新日期:2009/03/18 04:09

 

捐大體 遺愛人間

image 〔記者王錦義、洪美秀/竹縣報導〕來台54年,曾獲醫療奉獻獎、紫色大綬景星勳章的匈牙利籍神父葉由根(見圖,記者王錦義攝),昨凌晨3點37分,在他所創辦的新竹縣關西華光智能中心內過世,享壽99歲。華光依葉由根生前心願,遺體捐給輔仁大學醫學院作為大體老師,繼續遺愛人間。

華光主任吳富美說,葉神父生前最掛念的「華光山莊」興建案,其中主體建物「由根山居」在歷經3次流標後,昨天意外招標成功,很可惜神父來不及知道,不過相信是神父在天上祝福,讓智能障礙者老有所終的理想愈來愈近。

吳富美說,葉由根神父9日因肺炎進入耕莘醫院治療,16日下午返回關西華光,院童們輪流到房間為他打氣,葉神父氣若游絲地回答「好」,讓在場人都好感動,昨天凌晨安詳辭世,葉神父將畢生的菁華歲月奉獻給智能障礙孩童,實在是個值得敬佩的人。

創辦北台首家啟智中心

葉由根神父1975年創辦北台灣第一所啟智教養中心-仁愛啟智中心,開啟新竹地區啟智工作,為讓智障者有好的照顧及學習,他聘請剛從美國完成特教碩士學位的陳寶珠到仁愛啟智中心擔任主任,用愛心、耐心及專業教養這群智障孩童,陳寶珠及資深社工林美妤等人都很感佩葉由根的愛心。

陳寶珠回憶道,葉神父常說,「天主是藉著這些孩子來彰顯愛的力量」,他常要求老師要溫柔對孩子,縱使景氣不佳,他得向銀行借錢或向各地募款,也從不欠員工薪資。

為讓身障孩子擁有一個無障礙及更寬廣的學習環境,葉由根發起籌建晨曦發展中心,憑著信心,晨曦發展中心已落成啟用2年。

 

一個匈牙利籍神父在台灣的感人故事

中廣 更新日期:2009/03/18 09:35

「一位匈牙利籍神父在台灣的感人故事」(彭清仁報導)

現年九十九歲,創立多所專門服務窮苦民眾醫院,以及創辦新竹華光教養院和仁愛啟智中心的葉由根神父,十七號凌晨三點卅七分,因為肺功能衰竭而蒙主寵召,消息傳來各界相當的不捨,由於葉由根神父的傳奇一生和行善的事蹟,默默的走完人生最後一段路途,就連身後的大體,葉由根神父也捐給輔仁大學醫學院,再也沒有人認為葉神父是匈牙利人,而是道道地地的台灣人。

葉由根神父,名字是前清一位秀才所取的中文名字,「由此生根」就是葉由根名字的來由,一九一一年生於匈牙利,民國廿五年前往中國大陸傳教,在戰亂期間,葉由根神父在河北省開辦一家醫院,救治無數傷患、病人,共產黨接掌政權後,由於被列為不受歡迎人士,民國四十四年,在大陸被驅逐出境後來台,先是在嘉義縣東石鄉開設貧民診所;民國五十年,在嘉義縣鹿草鄉開辦聖家貧民醫院,民國六十四年,在新竹街頭看到智障兒童遊盪無人照料,有鑑於台灣嚴重缺乏智障收容及教育機構,因此在新竹市創辦仁愛啟智中心,七十二年又到新竹縣關西鎮創辦華光智能發展中心。總計這位匈牙利籍神父,五十多年來,先後教養上千名智障及多重殘障者,讓智障兒受教育、習得一技之長,這也是葉神父一生最感動的事蹟之一,天主教輔仁大學神學院丁立偉神父,對葉由根神父的無我奉獻在這塊土地上,也相當感佩。

葉由根神父傳奇的一生,在台灣行善五十多年,從廿多歲離家,這輩子只回家三次,葉由根神父早已將台灣當成自己的故鄉,儘管葉神父創辦多所慈善機構,但葉神父生性十分的節儉,就連穿在身上的夾克,還是當初來台時的夾克,內衣內褲也是破了自己補了又補,把每一份省下的錢,全都投入慈善事業中,給需要幫助的人,華光智能發展中心公關組長彭秀月感慨的指出,很難想像有人可以如此的節儉,將畢生歲月和所有精力都奉獻給台灣這塊土地的人民,不少民眾就是受了葉神父的感召而投入志工事業

「哲人日已遠,典範在夙昔」,葉由根神父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無私無我的奉獻了近一甲子,就連肺部發炎而就醫,還掛念華光的院童而吵著出院,身後的大體也捐給輔仁大學研究之用,葉神父生前常對華光的幹部說「人,想自己愈少,就愈快樂」,「只要有心,一塊錢也能做善事」,葉神父的無私奉獻,和想盡辦法將錢洗到國外,並且高喊「愛台灣」的政治人物比較起來,這位將大愛種植在這塊土地上的匈牙利籍台灣人,更顯得平凡而偉大,葉由根不是台灣人,對台灣這塊土地的愛和奉獻,卻遠比絕大多數的台灣人還要多,在葉由根神父的一生當中,我們看到了超越族群、超越種族、超越本土和外省,超越藍綠的人性光輝。

葉由根神父辭世 遺願捐大體

中時 更新日期:2009/03/18 02:59 陳權欣/竹縣報導

新竹縣華光智能發展中心創辦人葉由根神父,日前因肺炎住進新店耕莘醫院,十七日凌晨辭世,享年九十九歲。葉由根神父生前曾簽署大體捐贈輔仁大學,昨天上午由丁立偉神父主持簡單殯葬彌撒後,輔仁大學醫學院到華光中心迎領大體,完成葉由根遺願。

兩、三百名華光院生與家長,昨天齊聚華光聖母庭送他們敬愛的葉神父最後一程,大家手牽手唱聖歌並依序瞻仰遺容,院生抱頭痛哭,現場氣氛哀傷。

燃燒自己 照亮別人 奉獻七十四年

匈牙利籍的葉神父廿五歲時為天主教耶穌會召募,飛越千里到中國傳教;民國四十四年遭大陸以不歡迎傳教士為由驅逐,來到台灣。

當年葉神父在嘉義東石落腳,見沿海地區醫療資源匱乏,創辦貧民診所;他見大人出海捕魚,任憑小孩在海邊嬉戲,無人照顧,又創辦托兒所與幼稚園。

六十四年葉神父北上新竹市,在水源街看到一名幾無衣褸遮身的智障小孩在街上打滾,興起創辦啟智學園照顧天生殘缺幼童的想法,因而創辦新竹市仁愛啟智中心。八年後,葉神父七十五歲,正當大家認為他要退休回鄉時,他又在關西開辦華光智能發展中心。

葉神父在醫院病危之際,堅持要回家,照顧神父一輩子的華光智能發展中心執行長吳富美趨前問,「要回那個家?」神父用微弱的聲音說:「關西華光。」

生命最後一刻 仍掛念關西華光院生

吳富美含淚講,「神父即使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仍念茲在茲想著華光那群可憐的院生。」

葉由根一九一一年生於匈牙利,一九三六年應教會招募到中國傳福音,一九四○年被祝聖成為神父,一九五五年到台灣,由於他對醫療傳道與對社會服務貢獻,曾獲教宗頒發金質十字勳章,也曾榮獲好人好事代表最高榮譽的八德獎,一九八八年更獲紫色大綬景星勳章,以及第九屆醫療奉獻獎。

葉神父日前因肺炎住進新店耕莘醫院,前天由耕莘醫院返回新竹關西華光智能發展中心,昨天凌晨三點卅七分過世。

2009年3月17日 星期二

省水達人~

校園有省水達人 水費百萬變8萬9

TVBS 更新日期:2009/03/16 19:35 葉奉達

image

景氣差,如何節流很重要!屏東女中有一名水電技工,連續2年獲得節約用水績優獎,因為他一手規畫校園的省水系統,把學校年度水費,從1百萬降到8萬9;另外,校園的水電修繕工程全部一手包,7年省下3千多萬。

校園內的水籠頭,全是噴霧式的省水裝置,就連澆花用的水也一樣,而且它可是洗過手、或沖過馬桶的廢水過濾再利用的。水電技工吳安麟:「RO系統一次再一次,等於2到3次循環利用,這樣的水很可觀。」

細心的水電技工,把水資源循環利用、裝設省水系統,加上一有漏水就檢修,讓學校的水費,從90年度的1百萬元,降為8萬9千,1年就省下91萬。水電技工吳安麟:「早上6點就開,下午下課後,7點就關掉。」

飲水機裝了定時開關,放學時間還有假日,通通不用電,就連蒸飯機也一樣,全校總共有58台定時器,加上管控用電量的監測器,還有省下一半用電的穩壓器,讓學校的用電量,從90年度的1百多萬度,降為80萬度,不曾再收到超額用電的罰單。

而水電技工的法寶,還有這一樣,洗手檯管路不通,他這麼兩下子就解決了,電風扇壞了,到他手中也是萬事OK,儲藏室裡堆滿了水管、燈管,還有雜七雜八的零件,還設了一個修繕通報站。

以往要找工人維修的設施,現在全部自己DIY,相信嗎?從90年度到現在,竟然省下3千多萬,所以稱他為節省達人,真的是一點都不為過。

2009年3月14日 星期六

患難見真情

 

雇主要外勞跳車逃命 外勞狂追救雇主

2009-3-14

image

 

〔記者林嘉東/台北報導〕一場車禍見證雇主與勞工間深厚友誼!

貨車司機涂清雲昨天下午滿載廢棄電桿經瑞八公路時,發現煞車失靈,擔心身旁的外勞受傷,要外勞趕緊跳車,自己則在車子撞山壁後,翻落邊坡,卡在車內動彈不得,外勞沒事,經消防人員趕至將涂某救出送醫,所幸並無生命危險。

警方說,昨天下午3時許,涂清雲(54歲)搭載台電廢棄電線桿,準備載往水湳洞堆置場,途經瑞八公路瑞濱隧道口時,突然發現煞車失靈,涂某急忙叫一旁的泰籍外勞巴陽(43歲)跳車逃生,自己失控撞山壁,翻落邊坡。

瑞濱所警員張榮宗開著巡邏車經過瑞八公路時,看到巴陽拿著一根鐵桿,奮力向前跑,警方攔下巴陽才發現前方翻車現場,車上數十支電桿散落一地,涂清雲因顎部撕裂傷、氣胸,卡在車內動彈不得,經消防人員趕至將他救出送醫,並無生命危險。

巴陽說,他拿著鐵桿在後一路狂追,曾嘗試將鐵桿插入輪胎,降低車速,但車子速度太快他追不上,一直跑了500多公尺才追上車子。警方對巴陽護主心切的心情,以及涂清雲雇主與勞工間的深厚友誼,相當折服。

2009年3月9日 星期一

要作牛不怕沒犁可以拖

 

最老農夫徵才 日薪1500找嘸人

 

image

宜蘭有位號稱全台最老的農夫,已經九十三歲了還是天天下田耕作,老農夫要徵才,只要肯吃苦,每天從早上六點工作到下午六點,一天就有一千五百元,不過沒有人願意做。

九十三歲還能夠彎下腰插秧,光是插秧這一招已經讓很多年輕人吃不消,一眼望去綠油油都是他的傑作,和老伴加起來將近一百八十歲,從早做到晚,走在田埂拿柺杖一樣健步如飛。

典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阿公也知道現在外面時機歹,這一大片農田,想對外徵才,學歷年齡不拘、沒有經歷和性別限制,上班時間早上六點到下午六點,工資一千五百元,但是沒有人願意來。

來這裡上班,算一算一個月收入將近三萬,但是實在很辛苦,阿公說這個工作保留給想回鄉工作的年輕人,要告訴大家,要作牛不怕沒犁可以拖。(記者楊舜欽、張政慧報導)

2009年3月1日 星期日

搶救生態, 力推環境信託

 

中國時報 2009.02.14

環境信託 布農奇人 舉債買地保榕林

高有智/專題報導

你願意為一片綠地付出多少代價?

     台東延平鄉鸞山村的布農族人阿力曼,近年來四處籌資搶救家鄉的森林,甚至抵押房子和土地來貸款,好不容易向銀行借了五百萬元,卻幾度面臨催繳,只好央求親友救急,就連自己的房子都已歷經三度法拍,老婆也鬧著要離婚。五十年次的阿力曼仍無怨無悔,以「環境信託」理念打造「森林博物館」,已成為當地部落的「奇人」。

 

2009.02.14 中國時報
護濕地救樹蛙 募款購地築夢
高有智/專題報導

台灣生態保育界近年興起「環境信託」運動風潮,除了森林博物館之外,還包括台東成功的廢耕果園生態復育、宜蘭雙連埤的搶救濕地運動等,南部也有社運界為了保護諸羅樹蛙而推動爭取台糖土地信託。不過,由於法令嚴苛,國內還沒有依法完成環境信託的成功案例。